长沙市第十五中学简介
招生信息 | 来源:第十五中学    浏览数:    更新时间:2017-10-9

人本引领,践行卓越,日新月异创名校
——发展中的长沙市第十五中学


   一、学校简介
      步入长沙市城区中心的侯家塘商业圈,在这个溢彩流光的繁华地段,毗邻贺龙体育场的黄金码头,有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那就是长沙市第十五中学。她西临芙蓉路,南倚劳动路,东靠梓园路,处于长沙市商业、文体中心区域和交通枢纽位置。
学校创办于1922年,迄今已有90年的历史。当年,湖南教育界名宿宾步程、曹典球等人创办“湖南私立明宪女子初级中学”,立“公勇勤朴”校训,行“化民成俗”誓言,以“明德所以亲民,宪章斯能立教”为办学宗旨,奠定了十五中教育的千秋伟业!1945年学校改名为市四女中,1956年定名为长沙市第十五中学。2002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牌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牌为首批“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90年来,十五中学三易其名,五迁其址,为国家培育了五万余名合格毕业生。有以王建国、黄学东、魏炜等为代表的学界巨子,还走出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著名考古学家宋少华、著名经济学家宋敏等一大批名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8人,18人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在读研究生。教师队伍阵容整齐,结构合理,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并呈高学历发展趋势。各学科均有中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优秀教师20人,高考命题教师1人,8人担任省、市学科专业学会理事和兼职教研员。有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
学校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校园面积47000多㎡,生均面积达32㎡,总建筑面积 45000 ㎡,绿化覆盖率达到57%。经过2011年提质改造,旧貌换新颜。如今徜徉在校园,香樟如盖,绿草成茵。亭台轩榭,朝迎旭日;小桥流水,夕送晚霞。整个校园环境宜人,格调高雅,文化气息浓郁。
学校设施齐全。有现代一流的教学楼、科学馆、体艺馆。作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拥有符合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各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现有专用的理、化、生仪器室和实验室共12间,科技活动室1间,通用技术教室3间。有全自动录播室、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建有校园网。每个教学班配备有整套多媒体设备。学生宿舍设置有卫生间、盥洗间、空调、顶扇,功能设施齐全,通风采光良好。市级A级食堂,设备齐全,干净有序。             
学校图书馆设施完善,配置规范。图书总藏书量12万余册,人均超过45册。万有文库拥有明宪女中传承下来的古籍藏书16000余册,被资深专家誉为“珍宝之物”,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二、办学理念
      2005年,为了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学校以人本教育思想为核心,把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与时代精神、未来理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确立了“追求卓越,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倡导并实施“卓越教育”。
卓越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学生高水平的素质表现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不是五者平均对待,不分先后,而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坚守“成人为先”的育人思想、坚定“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策略、坚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育人信念,依托“德育导师制”的落实,形成了“人人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氛围,构建了“五化三自两翼”的校本德育工作模式;落实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励志教育等德育主题;不断强化星级班级评选、青年党校学习、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载体。经过几年的探索,构建了学校引导、文化浸润、学生自主的校本德育特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卓越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调进步,反对淘汰;强调普及,反对筛选;强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反对选择适合教育方式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发挥潜能,都能获得成功。
教师在卓越教育施教过程中导向(引导学习方向)、导学(辅导学习方法)、导用(指导应用知识和技能)、导评(诱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卓越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不偏重教师的表演,而注重学生的表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大发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办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带动作用。追求卓越成为是一种目标激励,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增大了师生的内动力,涌现了许多奋勇拼搏、创优争先的典型,引领学校走文化引领、质量立校的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
  三、办学特色
  学校秉承“追求卓越、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课程改革的前沿,依托“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策略,大力推行“学案导学自学探究当堂评价”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行以合作型学习小组为载体的“四清”学习模式,着力于卓越教育的实践,着力于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双模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一、三、五、六、九”,即:一个理念(每节课累计授课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的教学理念),三个学会(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五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六个环节(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基础练习、疑难点拨、综合测试、小结提升),九个能让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学探究、当堂评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基础练习→疑难点拨→综合测试→小结提升。
“四清”主要是指“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堂清是重点、周清是关键、月清是保证。“堂清”主要表现为每节课的综合测试环节,要求学生当堂训练,限时限量,独立完成。对堂清不能合格的学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组内互助,组内过关。“日清”主要表现为对关键的、原则性的、基础性的内容进行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认真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周清”也是一个分层次的操作过程。通过学生自查、同组互查、小组对查、教师复查、教务处随机抽查,从而达到人人满分,一一过关。
学校以女足为龙头,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面向特长生的专长培训相结合,成就斐然,系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生源基地,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办学单位。音、体、美考生的高考上线率逐年上升,其中美术考生的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95%。省级女子足球和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形成我校艺体教育中的强势品牌。高中女子足球队,先后16次夺得湖南省冠军,3次进入全国十强。学校羽毛球队获得全国、省、市金牌100多枚。
2011年,经长沙市教育局批准,学校开始招收“多元课程实验班”(即“理科实验班”),集中长沙市第十五中学最优质的师资及教学资源,为学生考取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创造舞台。目前,两届“多元课程实验班”学生发展势头非常好。
学校国际部以开展国内课程教学为主,在完成高中阶段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加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强化英语培训(出国英语、雅思),为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提供良好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生三年后既可参加国内高考,也可就读国外名校。
   四、办学成果
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中考6A率、合格率始终位居全市同类型学校的前列。高考成绩更是步步高升,2011年一、二本上线率达44﹪。2012年高考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380人参考,一、二本人数达到了180人,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了47%,其中,王玉盈同学被清华大学的录取。连续三年,入校成绩2A4B以上同学的二本以上上线率均超过了90﹪。磨血编著的42万字的《普通中学卓越教育》入选为“2009年全国影响教师一生成长百部优秀图书”;学校连续两年被市教育局评定为绩效考核一等奖。2011年,在6年一次的省督导评估中,学校获湖南省受检单位第一名,因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特色发展鲜明被省政府、省教育厅通报表彰,声名远扬。
2008年学校在长沙市“星城杯”教师教学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市级规划课题《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获2011年市教科院课题评比一等奖。全年出版四期的《教育瞭望》已逐步校本化,并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刊物评比一等奖。近三年来,全校教师发表、获奖论文共86篇,其中国家级14篇,省级52篇,市级20篇。
近三年来,辅导学生参加奥赛获国家级奖励4人次,省级奖励35人次、市级330人次;学生在市中学生运动会获得金牌8枚、银牌14枚、铜牌16枚;“三独”比赛获省市级奖励160人;科技竞赛中获得省市级奖励3人次;肖安坤同学获全国信息竞赛二等奖;目前,每学期接受各类表彰的学生达到200人次以上。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学校将坚持走文化引领、质量立校的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以“行胜于言”的信念、“仰望星空”的情怀,紧扣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主题,唱响特色品牌,打造校园文化,依托国际合作办学,破除办学瓶颈,实现向一流名校的跨越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