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正在召唤女性
美术资讯 | 来源:万卷美术    浏览数:    更新时间:2014-4-13

朱易安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的讲演

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来说,拥有职业,不仅仅是有了生活来源的保障,还包含着体面生活的尊严。对于当代女性来说,拥有职业,除了上述两项,还体现了今天的新女性对实现社会价值和社会贡献的渴望。

金融危机袭来之时,经济衰退,就会影响到就业。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的时候,部分产业则会逆行上扬。在创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先例。如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使得一部分亚洲国家至今经济疲软,但日本的动漫产业和韩国的电视剧却快速走向世界,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同时还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亚洲文化的价值。这种现象被学术界称为“反周期性”的发展。

最近,文化部的官员透露,去年9月,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开始显现。但是,今年元旦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到18%,有些好的领域增幅达到30%。这是因为,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压力就会加大,人们需要心灵的抚慰、心情的舒缓、身心的放松和信心的增加。这样,对文化产品需求就会增加。可以说,文化产品在拥有经济价值的同时,又拥有非常重要的精神价值。
   


讲演者小传

朱易安,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兼女子文化学院院长、女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妇女学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中国诗学、创意产业学、女性学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就业机会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为女性创业设立不公平的门槛。目前,小型企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虽然整个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进入门槛较低,机制灵活,非常适合年轻人也包括女性的创业和就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不仅拉动社会的消费需求,为都市文化的构建提供众多的服务,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在许多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得到证实。事实上,不仅伦敦、纽约、巴黎、东京这些大都市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位成支柱性产业,国外的其他大中型城市也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看成经济发展的目标。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2007年底,美国Econsult公司和跨越11个县的16个非营利性行业联合出版了《创新足迹:创意经济利润对费城地区经济的影响》的调研报告。研究表明,2005年,开展创意产业的就业区域内共创造了325亿美元的总产值和76.6万个就业机会。这项研究是“创新费城战略计划”的一个重要步骤,主要是将在费城地区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创意中心和创意人才服务中心。这项研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需要技术推动的非营利创造性行业上。“创新费城”的创造性行业包括建筑、通讯、设计和销售、数字媒体、工程设计、时装设计、图形艺术、信息技术、内部和工业设计、市场营销、音乐、电影和视频制作、多媒体设计、摄影、规划产品设计和软件开发等。
   

而以下的数据则更值得重视:

 ——创意产业的工作人员平均年薪比非创意产业的工作人员高45%。

 ——2003年至2005年,费城创意产业员工的收入增加了19%,是美国所有行业中最快的增长速度。

——在费城地区的36500人口中,从事非营利创意产业的个体劳动者为12%。

——6%的创意产业公司为少数族裔拥有,15.6%(约2000家公司)为女性拥有。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相关的统计资料则不够全面。其中令人关注的是企业的情况和从业人员的情况。据一份《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揭示,目前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6%,民营及多种成分的占84%;员工人数最多的仅2000多人,员工人数最少的只有5个人;七成以上企业的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目前,小型企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虽然整个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进入门槛比较低,机制灵活,具有相当的活力,非常适合年轻人也包括女性的创业和就业。
   

在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中,从业人员男性占60%,女性占40%。但是,“在设计与咨询、文艺演出及展示、古玩艺术这三个行业中,女性从业人员是多于男性的”。而在出版发行行业中,男女比例持平。考虑到社会人口的构成因素,从总体上看,这是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可以说,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为女性创业设立不公平的门槛。而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中,除了计算机技术之外,学习文学艺术和其他文科专业的占有较大的比重。从目前大学学生的情况来看,相对应地,除了计算机专业外,其他专业似乎是女性更多一些。这实际上已经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以及新的业态的形成,给大学文科和艺术学科毕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如果我们能够支持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二、性别统计中的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过程与传统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创意性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工作性质,使工作时间和空间有相对的弹性,从而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传输带”式的单一环节分工。创意设计和制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与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有关,而这些职位可能有助于女性的鉴赏能力的发挥以及女性生活经验信息的传递。
   
    在国外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女性的职业发展在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显示出很强的特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在英国创意产业相关岗位就业的女性比例已达46%。而在创意工作岗位中,女性的比例占到25%。其中,在一些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岗位中,女性就业分别占广告行业的58%;时尚行业52%;广播电视行业38%;音乐、表演艺术行业38%;出版印刷行业31%;设计行业20%;电影电视行业19%;建筑行业17%;休闲、软件行业17%;手工业行业10%。
   

作为国际大都市之一的伦敦,从事创意工作人员中的女性比例和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已经拥有相当的职业优势。例如,时尚业分别是78%和57%,广告创意为54%和42%,广播电视等媒体产业51%和40%,音乐、表演艺术为42%和36%。
   

上述情况同样也显示在其他比较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或城市里。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整个产业中女性从业者比例为45.3%,而创意产业中的女性比例为44.1%,在广告、出版以及电影和影像服务类等行业中,女性从业人员的比例已经过半。

 从相关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现代城市产业经济结构所产生的急剧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过程与传统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创意性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工作性质,使工作时间和空间有相对的弹性,从而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传输带”式的单一环节分工。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规模也比较小,上述特点很可能有利于女性的参与和发挥。
   

来自英国苏塞克斯地区就业指导的一份数据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即行业中的固定员工约占55%,还有45%是非固定的“小时工”。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比较高,而其中“固定员工数量”和“小时工数量”几乎各占一半,也说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在工作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有弹性,非常有利于需要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女性。随着女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大,女性自身的发展效益也不断增长。
   

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贸易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其他产业,其增长速度十分明显。目前,美国和英国的创意产业是全球的主体和主要的出口部门,每年的增长率介于5%和20%之间。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如此,“创意经济”为就业、教育和投资提供了重要的来源。据南非工业部估计,仅南非的手工艺,就贡献了20亿兰特,占南非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14%。此外,它还通过大约7000个小型企业,为38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南非出口的设计产品从回收瓶顶端垫到链吊灯乃至铂金珠宝首饰,都给当地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大量女性参与手工业和旅游业,改善了农村妇女的经济实力,经济地位的发展也促使女性越来越多地融入主流社会。据预测,到2015年之前,手工业对南非生产总值的贡献将达到50亿兰特,新增超过2万个就业机会。
   

上述统计资料至少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创意设计和制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与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有关,而这些职位可能有助于女性的鉴赏能力的发挥以及女性生活经验信息的传递。例如,时尚产业、广告业等等,因为女性对这些领域的敏感度比较强,工作起来会更为专注,更具有特色。
   

第二,创意产业的就业机会实际上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创意性的工作,二是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工作,也就是非核心的工作。例如,时装秀,除了设计师、模特儿,还有更多的辅助性工作如化妆师、服装师等等,这些工作女性干起来似乎很合适,这些岗位上女性也比较多,因而也就形成了相关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较高的状况。
   
     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产品的多样化,决定了从业人员除了专业素质以外,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特点。《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调研报告》在“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调查中发现,从业者的“创新精神”排在第一位,依次是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能力和灵活性等,而女性在这些综合素质方面能体现出更强的优势。
   

第四,无论是先发展国家还是后发展国家,只要拥有创意和设计,把握机遇,就可以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创造经济价值并创造就业岗位。同时也能带动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女性群体拥有体面的职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女性就业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两性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平等的起点。新型业态的形成,不仅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意义,在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女性在创造GDP的贡献上达到一定水平时,相信整个世界对女性的整体看法一定会有所改变。
   

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且出现了一大批扶植创意产业发展的创业园区。《2009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将积极研究创意产业、商业贸易等领域新兴业态发展规则和财政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鼓励新兴业态发展。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女性的职业发展可以充分发掘传统的优势,开拓新的就业与创业思路,从而在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两性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平等的起点。所以,这样新型业态的形成,不仅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意义,在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类媒体报道中,我们不断看到女性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时尚设计、日用产品设计等创意产业核心领域中脱颖而出的消息。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与前50年相比,目前国际上知名女性设计师的数量已经大大增加。除了时尚界的服饰、珠宝设计之外,相当的女性在建筑、工业等设计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亚裔的女性也逐渐增多,例如王薇薇(Vera Wang)、谭燕玉(Vivienne Tam)、韩枫等等。世界知名度极高的阿联酋迪拜的Bur-jAl-Arab酒店,主要的装潢设计师之一也是一位亚裔女性。萨博(Saab)汽车的色彩及装饰设计是由一群女性设计师来完成的。此外,还有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者林璎,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之一“水立方”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王敏,这些跻身于国际著名设计者行列的女性,她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都与创意经济的兴盛有很大关系。
   

在广播电影表演艺术等女性较早介入的领域,越来越多的女性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活跃的第一线的新闻记者中,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网络和杂志的从业人员中,女性逐年增多。网络游戏的从业人员中虽以男性居多,但2004年女性从业人员也已达30%,主要从事非技术类的美工工作和文字工作。
   

研究表明,许多女性在语言的流畅性、阅读能力和词汇积累等方面具有优势,女性对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敏感度也比男性普遍高40%左右,特别是女性具有艺术鉴赏和美学鉴别能力,这对于从事现代文化服务业十分重要。
   

 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开发。加之女性的个性化创意,会带来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在发达国家创意产业中,时尚手工艺品的消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手工艺制品由于加入了新的创意元素或高科技元素而带来高附加值,形成经济效益良好的新兴产业。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纺织业、丝绸业以及传统工艺品中的刺绣和编织,以及时尚和服装等,都曾经跻身于国际先进领域。毋庸置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建构新兴的产业业态,开掘地域和民族的传统特色,加快时尚产业的发展。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和上海及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也会有相当的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外,已有许多从创意手工制品发展成时尚产业的成功实例,国外的创意产业形成中不乏以家族、家庭为单位的成功经营模式,我国的手工艺大多也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承。这种发展模式对女性的就业和创业有借鉴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岗位。国外许多案例证明,大型的展会、集聚人气的演出和娱乐场所,将带动通讯、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广告、零售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例如,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主题公园,每年要卖出400万个汉堡包、160万个热狗、320万盒冰淇淋和120万加仑的饮料。
   

而据《上海和长三角女性创业意愿调查》发现,上海女性在选择创业的领域时,首选进入的领域是传统商业贸易,因为传统商业贸易的门槛比较低,进入容易;当积累了经验以后,有可能进入现代文化服务业。接受调查的女性普遍认为,最适合女性创业者的领域依次为文化传媒、广告以及服装创意设计等。这说明,女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关注和渴望,同时对这些领域里的就业和创业机遇以及成功的期望值也比较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以及服务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不同年龄的女性可以凭着自身特有的长处和素质,在这次创意经济大潮中扬帆远航,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双赢。
   

女性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开拓,不仅是参与经济的极好机遇,同时也是发展自己,向世界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遇,同时满足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社会、对家庭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女性与男性所承担的社会和家庭的角色不可能完全相同,女性的思维方式和擅长与男性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更多的女性愿意将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结合得紧密一些,希望能更多地兼顾生活质量的追求。在这一点上,女性既是创造的主体,又是消费的主体,所以,女性和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值得研究和开掘。创意经济提供给女性自身的发展和促进也是双向的,在参与的同时,也会促使女性群体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升。创意经济将多方位地给女性提供社会的舞台,同时也将惠及和谐社区和和谐家庭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两性的互补和协调发展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性别和谐以及平等意识会进一步加强,而女性的权益和诉求则能进一步获得重视。当女性在创造GDP的贡献上达到一定水平时,相信整个世界对女性的整体看法一定会有所改变。
                 (本文是朱易安教授在“女性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演)
   
点评  创意产业与开发女性资源
   
    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大国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创意产业能力,是与它拥有的资源总量,包括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密切相关的。而女性资源就是它应该从资源战略高度开发的一眼黄金之泉。对于上海来说,这个战略任务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开发体现女性魅力的创意产品。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女性被认为是美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魅力可以展开得极为丰富,从雍容华贵、青春野性、淳朴含蓄,到另类反叛、勤勉质朴,都是创意产业应该开发的重要元素,并且为全社会所共享。从风风火火的海选“超女”,到妙趣横生的“丑女无敌”,电视湘军一再刮起“女性旋风”,这就很值得上海创意产业思考和追赶。
   

第二,拓展针对女性的创意消费市场。有人戏言:“男人引导科技,女人领导市场”。放眼全球消费市场,从路易·威登到芭比娃娃,一个含金量高的女性品牌,就可以发展一整条价值连城的产业链。在这里,我们不仅仅需要开发针对女性的创意产品,而且需要在投资组合、开发模式,特别是面对全球的营销网络上,进行反复的创新和探索,树立具有全球时尚意义的上海女性品牌。
   
    第三,培育女性特色的创意人力资源。创意产业最核心的资源,是具有创意活力的企业家,或者说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意人。现代女性所具有的敏锐、韧性和亲和力,使她们在21世纪的企业家行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上海是全国每1000人平均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创业环境较好的城市,应该涌现更多创意产业的女性企业家精英。
   
    朱易安教授的讲演对此发出了卓有远见的先声。让上海的产业精英和有识之士共同来开发这一座女性资源的创意产业金矿吧。
   

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压力就会加大,人们需要心灵的抚慰、心情的舒缓、身心的放松和信心的增加。这样,对文化产品需求就会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不仅拉动社会的消费需求,为都市文化的构建提供众多的服务,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在许多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得到证实。
   

女性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开拓,不仅是参与经济的极好机遇,同时也是发展自己,向世界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遇,同时满足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社会、对家庭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